第二百五十五章 清洗榆林镇!(下)(2 / 2)

具体情况。

杨鹤用心倾听着,还不时的点点头,显然对大清洗的情况,大体上还是满意的,而后与秦锋交谈起来……谈着谈着,就谈到了一个大问题,就是姜让死了之后,空出来的位置由谁接替比较合适?

“秦锋,依你之见,谁适合接任榆林镇总兵之职?”

“回大人的话,自然是末将做这个总兵最合适了!”

“呵呵,胡说八道,不知轻重,你才多大年纪,就妄想做总兵官,十年之后再想吧!”

杨鹤说着否定的话,却微微点了点头,显然在内心之中,同样认为秦锋是最合适的人选,文韬武略、才干能力,皆称总兵之职!

可惜秦锋太年轻了,朝廷无论如何,都不会让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担任总兵官的,只能另选他人!

“大人,您觉的张副总兵如何?”

“怎么,你想推举他接任榆林镇总兵之职?”

“正是!”

“理由呢?”

“理由有三,一则张副总兵在榆林镇待了多年,非常了解榆林镇的情况,这次整饬军务又出了大力,由副转正,合情合理!

二则,张副总兵性格温和,不贪不占,关爱下属,有这样的人做总兵,相信榆林镇的军户们会过上好日子的。

三则,张副总兵出身勋贵,背景干净,且从不参与党争,由他出任总兵官,总比来一个背景复杂的人强的多吧,万一来个党争中人,那就麻烦大了!”

“呵呵,还要再加上一条,张定国能力不强,又是个老好人,不会处处制约于你,这样你就可以大展拳脚、为所欲为了,对吧?”

“总督大人圣明,末将那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您了!”

“哼,你小子啊,有真本事不假,就是太过桀骜不驯了,总是不愿被人管束,要知道,人生在世,忍为高、和为贵,不能一味的好勇斗狠,不服约束,否则刚则易折,以后是要吃大亏的。

你以后要多读读书,尤其是老子、庄子的书,修身养性,化解戾气,学会隐忍之道,这样以后的路才能走的长远,明白吗?”

“大人言之有理,末将受教了,以后一定多多读书,收敛性情!”

杨鹤苦口婆心的劝诫着,秦锋则连连点头,做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,至于听进去多少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
至于推荐张定国做总兵的事情,杨鹤没有否决,而在官场上面,没有否决就是默认的意思。

有了三边总督的默认,自己再给温体仁写封信、送点银子,让他在朝廷上活动一番,这件事情就基本上搞定了。

到时候,张定国是名义上的榆林镇总兵,而自己则是实际上的榆林镇总兵,那种日子,想想就舒服!

………

“秦锋,天威军扩充的如何了,新兵训练好没有?”

“回总督大人的话,自从末将回到白城子之后,便开始招募、训练新兵,至今已有半年时间,新兵基本上训练的差不多了。

兵器、甲胄、马匹、粮草也都准备充足了,就是火炮略有欠缺,铸炮的工匠人数不够用,而且成品率太低!”

“嗯,老夫发一份手令,从固原、西安、凤翔的几个兵仗局中,抽调一批技艺熟练的铸炮工匠到白城子,尽快将火炮铸造出来,装备全军!”

“多谢大人,大人,是不是陕南一带的战局不太顺利,要调天威军南下参战?”

“不错,的确是战局不利,需要增援!”

秦锋率兵入京勤王之后,杨鹤、尤世威没有闲着,前者坐镇固原城,筹措军饷、粮草,后者则率领四镇精兵南下,讨伐陕南地区的流寇,希望早日取胜,平息祸乱!

不想仗打了一年多,陕南地区的流寇非但没有剿灭,反而越来越多、越来越猖獗了。

尤其前段时间,陕南各股流寇结成三十六营,共推闯王—高迎祥为大首领,统一指挥行动,连克山阳、商州、洛南……十几座城池,兵锋直逼临潼关,西安城都受到了威胁。

老将军—尤世威率军血战数场,都没能打退流寇大军的进攻,而且人马损失不小,急需要后方支援。

天威军战力强悍,秦锋又善于用兵,自然最适合做援军了。

“大人放心,末将这一两日就返回白城子,抓紧时间训练新兵、铸造火炮,争取早一点出兵南下,支援尤老将军,定将高迎祥等一众流寇扫荡干净!”

“好、好,智者多忧,能者多劳,如今国事艰难,只能多辛苦你了!”

“为国征战,不敢言苦!”

在杨鹤看来,秦锋就像是一柄宝剑,既锋利,又嗜血,有点不好控制,可为了早点平定流寇,安定西北大局,自己只能拔剑出鞘了!

剑出鞘,必饮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