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、决策(1 / 2)

听完余守直的一番剖析,吕师圣方才明白朝中文武百官的立场和想法。  依附贾相的一干人,他们为了不去四川,会自己找到充足的理由。  而李庭芝、汪立信、文天祥这一帮人,倒是有心报国,但是贾似道会断然拒绝。  那么,吕师圣首先要说服皇帝同意派遣自己。然后让皇帝推荐一个贾似道不愿同意的人选。  贾似道权衡利弊之后,肯定就愿意派遣吕师圣前往。毕竟吕家一直以来,都是依附贾相的。  吕师圣又唤来吕富贵,对朝中的官员一一做了梳理,看中了一位不依附贾相的官员,那就是枢密院御史、参知政事章鉴。  章鉴今年59岁,又在枢密院任职,同时参知政事,要论资历、威望,派去四川都算合适。  于是吕师圣便想好了说辞,一边说服皇帝同意自己前往四川,一边说服皇帝推荐章鉴。  等吕师圣和金国公主夫妇离开之后,皇帝几经权衡。反正贾似道肯定要派遣他自己一系的官员去四川,那么站在皇帝的角度,不管去的人是谁,都不如让吕师圣去。  贾似道平时不上朝,偶尔十天一次,才从葛岭私第坐船,穿越西湖,来到皇宫上朝。  朝会之后,官家难得的留下了贾似道,讨论四川制置使的人选问题。  其实在几年之前,朝廷还有左、右丞相和枢密使的存在,前后有叶梦鼎、江万里、马廷鸾任右丞相兼枢密使。  但是,在贾似道的威逼和权势之下,这几人全都辞官归乡,皇帝屡召不出。  只有江万里,勉强出仕,目前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。文天祥是他的学生,目前在他的麾下任提刑官。  所以,如今朝会之后,国家大事,皇帝只能找贾似道一人商议。  “太师,四川制置使,有合适人选了吗?”  “还没有。”  “朕倒是有一个人选,枢密院御史、参知政事章鉴如何?”  “官家,容臣下再斟酌数日。”  贾似道回到葛岭之后,立即诏陈宜中、韩震、孙虎臣、刘良贵等心腹官员,还有幕僚翁应龙、廖莹中两人,商讨四川制置使的人选。  这里的人,韩震必须留在临安,统领禁军;孙虎臣腿伤未愈;刘良贵资历不足。其实陈宜中倒是一个好人选。  陈宜中通达时事政务,经历了一次罢官、监禁之后,攀附贾似道,很识时务。历任地方、中枢官职,颇有政绩,能得民心。  但是,现在的陈宜中,早已不是当年上书弹劾丁大全的那个书生了。他更加爱惜自身,用后世的话来说,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  在正史中,贾似道兵败之后,陈宜中为了和贾相划清界限,带头弹劾贾似道。又伏兵锤杀韩震。  之后他屡次被立为左丞相,眼见打不过蒙元,他先是自行逃到占城,后又逃到暹罗,最终死于暹罗。  和宋末三杰文天祥、张世杰、陆秀夫比起来,陈宜中主打的就是越跑越远。  但是,和众多投降蒙元的同僚比起来,他即使逃到占城和暹罗,也仍然高举抗元大旗,至死不降。这一点又不得不让人敬佩。  鉴于余玠之前在四川的悲惨遭遇,陈宜中早就已经打定主意,绝不趟这个浑水。于是他首先开口道:  “知峡州高达,素来知兵,能征善战。峡州距离四川又近,可以派遣高达前往四川主政。”  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。贾似道苦笑一声:“高达已经上书,说年老体衰,乞归田里。”  “高达如今才五十余岁,竟然自称年老?”韩震声若洪雷。  “哼,几个月前,还祈求老夫,要去襄阳取代吕文焕。如今听说去四川,就一味躲闪。”  翁应龙闻言,若有所思,却没有言语。  见众人讨论不出什么好主意,陈宜中和孙虎臣又明显的不愿意请命去四川,贾似道就让众人散了。  而两位幕僚翁应龙、廖莹中却没有离开。  翁应龙献计道:“相爷,吕师圣屡战屡胜,何不派他前往四川。”  “不妥不妥。我观吕师圣此人,虽有才干,但是年少而居高位,难免自视甚高,恐怕不甘心久居人下。淮西之战,他还大肆收买民心。相爷不可不防。  而且,召他来京,也是为了制衡吕文焕。岂能轻易放出去。”说话的是另外一个幕僚廖莹中。  没想到翁应龙胸有成竹的说道:“无妨,我有三策,既可以发挥他的才干,又可以限制他的野心:  第一策,他的两位夫人,已有身孕,肯定要留在京城;  第二策,满足高达的愿望,将他调遣到京西南路任职。他素来与吕文焕不合,可以就近监视;  第三策,如果吕师圣真的能够收复川蜀,我们再派遣心腹之人,到川蜀各路、各府担任要职,令其不能自专。  当年谢方叔就是派遣都统制姚世安,在余玠麾下制衡;更远的还有岳武穆麾下的王俊。”  “翁老,慎言,慎言。”贾似道听完三策,连连点头,觉得此计可行。只是翁应龙拿岳飞、王俊举例,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奸相秦桧了。  早在开禧二年,公元1206年,宋宁宗就下诏追夺秦桧王爵,改谥“谬丑”,并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。宝祐二年,公元1254年,宋理宗又给秦桧定谥“缪狠”。  而岳飞更早就被平反,追封为鄂王,追赠太师。  贾似道上任之后,推行“公田法”、“推排法”、“打算法”,还带头将自家的土地捐献为公田。  公田法限制个人土地上限,其余收为朝廷公田,虽然用交子收购,不过约等于用废纸强夺。倒也使得朝廷军费